蒙古馅饼
蒙古族馅饼是一种风味面食,据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。最早是以当地特产的荞麦面制皮,牛羊猪肉为馅,采用干烙水烹的方法制成。明末清初,馅饼面食从民间传入王府,由干烙水烹改为用豆油、奶油煎制,并用白面做皮,成了王府中经常食用的佳品。它以面稀、皮薄、馅细为特点,烙制后形如铜锣,外焦里嫩,饼面上油珠闪亮,透过饼皮可见里面肉似玛瑙,菜如翡翠,红绿相间,煞是好看。用筷子破开饼皮,热气升腾,香味扑鼻,引发人们强烈食欲。
蒙族馅饼是上等地方美食,是蒙古族人家招待贵客的主要食品之一。每到蒙古族家庭作客,他们以馅饼这种面食,作为最好饭食招待来客。汉族有句俗语:“好吃不如饺子”,蒙族有句常话:“好吃不如馅饼”,看来饺子和馅饼是同等上乘佳品。
工艺:用面粉、清水和成面团,摘剂,包牛、羊肉馅,经烙制而成。
制饼坯:将清 水徐徐倒入面粉中,边倒边搅,至面团软而有弹性,再搓条、揪剂,擀成圆饼坯;
制馅:羊肉或牛肉600克剁成肉泥,大葱100克切碎成末,加豆油 50克及精盐、味精、花椒粉、姜末,拌匀成馅;
烹制:将饼坯放在左手掌 上,把馅放入饼心,边用馅匀往饼心拢馅,边用左手的五指和虎口一张一弛 地收口。然后用手拍扁使馅分布均匀。在用少量油擦拭并烧热的烙锅中,贴上馅饼。开始时用大火,快熟时转用小火,三翻两烙,见两面金黄,皮鼓起即成 。
特点:成品皮薄透亮,金黄油亮,鲜香可口。